历史渊源
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。早在东晋十六国宋武帝 永初二年(421),即北魏泰常六年,天竺沙门佛陀跋陀罗所译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60卷中《 菩萨住处品》载:“东北方有菩萨住处,名清凉山。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。【详细】
文殊道场
文殊菩萨,全称文殊师利,梵文 Mañju?rī 的译音,又译作曼殊室利。意为妙德、吉祥。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,因此而得名。据《文殊室利般涅盘经》记载,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。后随释迦佛出家。【详细】
汉藏并存
五台山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,不同于内地其他地方,它是唯一一处具有民间性、历史延续性、民族性的佛教道场,也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并存、青黄并济的佛教圣地。 这种局面既是中外文化、汉藏满蒙文化交流的产物,也是藏传佛教在内地......【详细】
诸宗竞秀
五台山佛教,历史悠久,几经沧桑,本身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,在五台山这个小舞台上同样演绎着中国佛教史的风雨兴衰。各宗高僧都要朝拜五台山,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,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竞秀,汉藏佛教共存 ....... [详细]
华藏世界
《华严经》所说之华藏庄严世界海。它是大乘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,是五台山为文殊道场的依据,也是毗卢遮那佛讲述华严世界和进入这一境界修行实践的经典。正因为它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、华严宗的立宗经典,在文殊信仰的形成过程......【详细】
龙象辈出
自东晋十六国到现在的一千五百余年里,五台山的佛山圣水孕育了一代代高僧大德,五台山法门龙象,高僧辈出,大德云集,僧才济济。如东晋高僧慧远大师曾在五台山萨埵崖结草为庵,弘扬佛法。北魏昙鸾大师14岁时出家于五台山佛光寺,终年诵.....【详细】
清凉赞
炎炎夏日,酷暑难当,在滚滚热浪中,只有你,
一片清凉。啊,五台山,清凉山,
苍松翠柏层峦叠嶂,古寺阅千年,白塔耀佛光。
山清凉,水清凉,清凉世界,本自清凉。
大千世界,熙熙攘攘,在滚滚红尘中,只有你,
一片清凉。啊,五台山,清凉山,
文殊道场,极乐家乡,狮吼惊宿梦,大智照迷茫。
人清凉,心清凉,清凉圣境,万古流芳。
台山杂咏
登临夙有故乡缘,试手清凉第一篇。
知被钱郎笑寒乞,不将绵绣裹山川。
西北天低五顶高,茫茫松海露灵鳌。
太行直上犹千里,井底残山枉叫号。
万壑千岩位置雄,偶从天巧见神工。
湍溪已作风雷恶,更在云山气象中。
颠风作力扫阴霾,白日青天四望开。
好个台山真面目,争教坡老不曾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