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1日,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,为进一步弘扬佛教六和精神,发扬佛教慈悲济世、扶贫救困的优良传统,再现佛陀住世时原始佛教比丘僧团的生活状态,振兴盛世“东南佛国”胜境,杭州市佛教协会盛大举行2010“东南佛国·福慧行”托钵行脚活动。……[查看全文]

专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

“东南佛国托钵慈善行”,关键是慈善用我们抛砖引玉,用我们自身的行为来唤起民众对于社会的一些关爱,这个其实我觉得也是创造和谐社会,所不可缺少的托钵活动。让大家都来关心社会,关心一些贫困地区,来关爱一些受灾难人群……[查看全文]

独家专题片

独家专题片

一蓑烟雨一蓑歌,度劫谈经说大千。

闹市行来缓缓过,慈心悲愿到人间。

    唐代诗人白居易称杭州“地是佛国土,人非俗交亲。”杭州佛教渊远流长,早在三国时期就已传入。在五代吴越国时期,杭州就享有了“东南佛国”的美誉。

视频新闻
托钵行脚 | 这一佛陀时代的古老传统,时隔两千年再度出现于西子湖畔,与佛教慈善事业紧密相连,在新的时代注入了新意义……

花絮图片

十方供养 | 每个人都想幸福,幸福从何处来?佛教告诉我们,要惜福、知福、培福,更要种福。布施一毛钱、随喜一句美言、一句关爱的话……

偶遇的欢喜

在队伍横过一条马路时,一位抱着女儿的年轻母亲驻足出神观看,她们眼神中流露着的惊叹与欣喜让记者忍不住按下了快门……

苏州"姐妹花"杭城聚福缘

这三位信众来自苏州,自称“姐妹花”。一大早就在寺院僧人的带领下到大雄宝殿浴佛。“姐妹花”欢喜地参加此次托钵行脚活动,让自己的善心与善念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,从而进一步亲近佛法文化……

一个缘起

男子听得津津有味,并发问:僧人用这些供养的财物做什么?义工告诉他,因为十方的财物还是要回到十方去,这些财物将用于做慈善,同时培养每个人的慈悲心。这位游客点头叹道,平常接触佛教很少……

信心的力量

白发苍苍的她一身朝山者的装扮,给人一种老而弥坚的气势,这位老人告诉记者,她已经70多岁,信了一辈子佛,这些年每逢释迦牟尼圣诞日,都会朝山……

老居士专访

空旷静寂的法会现场,一位老居士仍然跪在当中,手捧经书,专心致志……

茶缘`佛缘

与天竺路上的所有店铺一样,这家小小的茶馆也得益于本地佛缘深厚……

圣严法师:如何种福田

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,农夫却对佛陀说:"我耕田种谷,所以有饭吃;你不耕田种谷,何以要饭吃?佛陀说:“我也耕田种谷,我是在所有的众生中种田,播下善种子,善根会发芽茁壮,而你布施给我,就像是在种福德田,当我度众生时,你的供养便在其中有些人为求五福临门而求神拜佛,认为三妻四妾……[查看全文]




祈福法会
300名行脚僧抵达灵隐寺后,在大雄宝殿前整齐列队,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发表讲话,表示这一活动是遵循佛陀的教诲,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,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佛教慈善事业,参与佛教的慈善事业,支持佛教的慈善事业。随后,举行了盛大的2010杭州东南佛国头钵行脚——福慧行大型祈福法会,继云长老、定本长老、月真法师、妙高法师、戒兴法师共同主法。

光泉法师开示

这一活动是遵循佛陀的教诲,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,唤起更多地人来关注佛教慈善事业,参与佛教的慈善事业,支持佛教的慈善事业…… [播放视频]

花 絮

2009年活动回顾
2009年5月2日(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)上午,美丽的西湖畔比平日多了一幅独特的风景,从上天竺法喜讲寺至灵隐寺的路上,一行浩浩荡荡的行脚僧,头戴斗笠,身披衲衣,手捧钵,踏着稳健而安详的步伐,将佛陀的慈心悲愿带出丛林,走入人群。
恪守佛制,效法古德,杭州佛教界为了行脚修道,广弘佛法,利益众生,举办了“百名僧人西湖慈善行佛诞日行脚托钵大型慈善活动” 灵隐寺 、净慈寺、上天竺 、中天竺、下天竺、永福寺、韬光寺、灵顺寺、径山寺……[查看详细]

记者观察

行脚路——天竺香市

杭州灵隐寺西面有一条传统的进香山路,途径上天竺、中天竺和下天竺三座寺院,合称为“三天竺”,而这条路自古成为“天竺香市”。北宋咸平元年(公元988年)杭州知府张去华到天竺向观音祈雨“应验”后,人们纷纷来此祈求佑护和赐福,“三天竺”逐渐成为一项西湖传统盛事“天竺香市”……[查看更多]

一个疑问

在采访时,一个居士不解地问记者,为什么这次活动的主旨落在慈善呢?十方的财物用于十方,难道不应该吗?记者如是回答。他说不对,我们向钵里放财物,是在供养三宝,表达对三宝的恭敬心。没有这一点,哪里来的慈善?恭敬心是什么?记者问他。因为佛陀开启了我们大光明大智慧,所以我们感恩他,恭敬他,要供养三宝。若没有这份恭敬心,我们和社会上的慈善又有什么分别?这个问题记者倒是没有想过。

本来准备了一大篇话要说服他:学佛不就是要学佛的慈悲与智慧吗?懂得同体大悲、无缘大慈,把自己的财物分享给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实践着佛陀本怀……却从来没想过对佛的恭敬心在佛教慈善中的意义所在……[查看详细]

托钵行脚情归慈善之释疑解惑

我以前在福州的时候,曾经跟随一位师父拖过钵”。在灵隐寺附近的小茶馆中,永福寺一位僧人闲聊时对记者说。

这位未向记者透露法号的僧人告诉记者,他是从福州过来的,现在永福寺常住。在福州的时候,他经常跟随师父托钵行脚,而且一般都是去乡下托钵,因为那位师父觉得只有到乡下才能感到自己真正的深入社会,走进民间,说法利生,才能使佛法与普通民众有更加亲近的机会。而且当时师父告诫他,要严格遵守“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”的规矩。这样,才能算是真正的托钵僧……[查看详细]

感受僧人现代化风貌

早上8点30分,在离杭州2010年托钵行脚慈善活动开始还有30分钟时,记者在此次活动的起始地上天竺路法喜讲寺斋堂捕捉到这样一幕:两位法师正凑在一块分享刚刚拍摄的照片,边看边讨论。此情此景让记者不由惊叹寺院僧人的与时俱进。

一般而言,社会上的人会认为寺院生活每天就是诵经念佛、打坐禅修,但事实上僧团生活也有被我们忽视的一面,那就是他们的现代化,他们的与时俱进。一位杭州佛教协会摄影班的学员告诉记者,为了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现代生活、适应信息时代,市佛协组织举办了摄影、围棋等培训活动,并专门邀请了专业老师为他们授课。在平时的生活中,他们会通过举办篮球比赛,羽毛球比赛等活动,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。化相关的,占有相当的比例……[查看详细]


杭州佛教

源远流长

杭州佛教,始于东晋,兴于五代,盛于南宋,素称“东南佛国”,流传千古。
杭州自古佛刹林立,遍于湖山。唐与吴越时360寺,宋时480寺。灵隐寺为创建最早的古刹,已有1670余年历史,全盛时住寺僧众过2000余人,苏轼赞称:“高堂会食罗千夫,撞钟击鼓喧朝晡”。北宋高僧明教大师誉为“东南第一山”。
杭州佛学兴盛,高僧大德前后接踵,流派纷呈,名传海内外,为世界佛教祖庭之一。……[查看更多]

名胜辉耀 古迹琳琅

普天之下,西湖的风景名胜堪称天造地设,三面云山一面城,青山如围,中涵一碧,城枕着湖,湖傍着城,城依湖而兴,湖因城而荣,自然的天生丽质,历代的人文积淀,使西湖风景名胜既清灵秀美,妩媚动人,又蕴涵无穷,气质优雅。在这个过程中,宗教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而在西湖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中,与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、道教文化相关的,占有相当的比例。……[查看更多]

灵隐寺

宋之问
鹫岭郁岧蛲,龙宫锁寂寥。
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
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
扪萝登塔远,刳木取泉遥。
霜薄花更发,冰轻叶未凋。
夙龄尚遐异,搜对涤烦嚣。
待人天台路,看余度石桥。

游天竺寺

崔 颢
晨登天竺山,山殿朝阳晓。
崖泉争喷薄,江岫相萦绕。
直上孤顶高,平看众峰小。
南州十二月,地暖冰雪少。
青翠满寒山,藤萝覆冬沼。

欣赏更多>>

新闻电话传真:010-85285665 投稿信箱:news@fjnet.com(国内) fo84000@gmail.com(国际)
吉祥宝塔迎请:15117935615 010-51662115转8026 010-51656995
办公地址: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-11C 乘车路线及地图
Copyright 1999 - 2008 佛教在线 网站地图
All Rights Reserved Chinese Buddhism Online